乾陵是唐朝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,坐落于陕西省乾县的梁山,距离西安约76公里。它的修建始于公元684年,历时23年,最终完工。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独一无二的帝王合葬陵,乾陵是唐代“依山为陵”葬制的典型代表炒股配资网站找,也是唯一一座安葬了两位帝王与一对夫妻的陵墓。
当年唐高宗李治在洛阳去世后,陈子昂等人建议在洛阳修建陵墓。但武则天坚决遵循丈夫的遗愿,“得还长安,死亦无恨”,决定将陵墓建在关中渭北高原。为了选定合适的风水宝地,武则天特命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位星相大师前往四方寻找。
袁天罡沿黄河寻找了很长时间,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。直到某一晚子时,他独自一人观看天象时,突然看到不远处的山峦被紫气包围,天象异常,与北斗星的方向相交。此景让他深感不凡,急忙爬上山顶以确认方位,但由于没有可供标记的物品,他便从怀里摸出一枚铜钱,放在地上,并轻轻覆盖上浮土。完成这一切后,他便返回朝廷报告了这一发现。
展开剩余72%另一边,李淳风则沿渭水东行,继续寻找风水宝地。在一次艳阳高照的正午,他忽然发现一座山峰从南面望去,酷似一位裸睡在蓝天白云下的少妇。奇特的是,这位少妇的五官清晰可见,乳房坚挺、双腿微开,甚至在她双腿之间流淌着一股清泉。李淳风被这一景象深深吸引,迅速攀上山顶,以身影标定子午线,再以碎石摆出八卦图,用自己的发针扎入山土,随后下山复命。
两位大师均在同一方向找到了宝地,武则天得知后派遣大臣复查,最终在梁山找到这块风水宝地。当大臣们扒开浮土时,他们惊讶地发现,李淳风的发针正好扎在袁天罡铜钱的正中!这一巧合让武则天深信这是天命之地,于是立即命令开始建造乾陵,安葬唐高宗。
后来,武则天也去世,唐中宗遵循母后的遗愿,再次开启乾陵,将她一同安葬其中。无论这些传说是否真实,它们无疑为乾陵增添了神秘色彩。更重要的是,乾陵在唐朝盛世国力的支持下,陵园规模宏大,建筑华丽,堪称历代帝王陵墓之冠。
据传,唐朝末期,黄巢起义爆发,他因缺乏军资,指挥40万军队盗掘乾陵。但即使挖掘了40多米深的巨大沟渠,依然未能找到墓道的入口。由于官军的追击,黄巢最终撤退。时至今日,梁山主峰西侧仍存有“黄巢沟”,是这段历史的见证。
五代时期,后梁节度使温韬也曾想盗掘乾陵。他命令发掘所有唐代陵墓,唯独乾陵未能盗取。就在土兵开始挖掘时,天际忽然响起雷声,一道闪电直接劈向乾陵地宫。六十名士兵瞬间化为灰烬,随后两股烟雾从地宫中升腾而起,化为两条巨龙扑向温韬。温韬吓得几乎失去意识,被人抬下山去。从此,他再也不敢冒犯乾陵。
到了民国初年,军阀混战,盗掘古墓成为常态。孙连仲为了掩护部队盗掘乾陵,用真枪实弹进行演习,试图掩护大规模挖掘。然而,无论使用炸药如何轰炸,依然没有找到墓道入口。就在士兵们继续盲目挖掘时,天降暴雨,持续了好几天。军中传言武则天显灵,士兵们终于停止了掘墓,孙连仲也匆匆撤退。
这些传说,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,却也表明了乾陵的独特之处:即使数千年来多次遭遇盗掘,始终未曾受到破坏。或许正如史料所言:“乾陵元宫,其门以石闭塞,石缝铸铁以固其中。”实地勘探证实,乾陵地宫采用斜坡形隧道,长65米,宽3.9米,所有石料都用铁栓固定,最终浇灌铁水使其坚固如一。如此设计,使得没有现代爆破技术的古代人根本无法撬开。乾陵至今得以保存完好,也让人叹服武则天在陵墓建设上的高瞻远瞩与非凡智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领航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